土木工程试题及答案
一、填空题(每空1分,共20分)
1、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用( )表示。
2、石灰硬化的两个过程是( )和( )故石灰属于( )
胶凝材料。
3、硅酸盐水泥的四种熟料矿物成分的分子式分别是( )、( )、( )、( )。
4、粘稠石油沥青的三大指标为( )、( )、( )它们分别表征沥青的( )性、( )性、( )性。
5、砼拌合物的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,能使商品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( ),且能保持( )和( )能良好的砂率。
6、建筑钢材按脱氧程度划分分为( )、( )、( )三大类。
二、判断题(每题2分,共16分,对的打∨,错的打×。)
1、针入度指数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越小。( )
2、水泥矿物成分中水化速度最快的是C3S。( )
3、商品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高于轴心抗压强度。( )
4、钢材中有较多的S(硫)会导致钢材的冷脆性。( )
5、砌筑砂浆的流动性用分层度来表示。( )
6、建筑石膏的化学组成是二水硫酸钙。( )
7、水泥石中的Ca(OH)2与碱含量高的骨料反应,发生碱—骨料反应。( )
8、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指不小于0.23W/mk。( )
三、名词解释(每题5分,共20分)
1、立方体抗压强度
2、软化系数
3、矿渣硅酸盐水泥
4、碱骨料反应
四、问答题(每小题6分,共24分)
1、什么是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?引起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因素及危害有哪些?
2、大体积商品混凝土构筑物为什么不宜选用硅酸盐水泥?
3、商品混凝土和易性包含哪几方面内容?并说明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有哪些?
4、减水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?减水后的经济技术效果有哪些?
五、计算题(其中1题10分,2题10分,共计20分)
1、计算某大桥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40,强度标准差σ=6.0 MPa 用52.5Mpa的硅酸盐水泥,碎石和中砂配制,求达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时。
(1)、初步计算水灰比是多少(注:碎石商品混凝土A=0.46,B=0.07,水泥强度等级的富裕系数为1.05)?
(2)、如单位用水量为180Kg,则单位水泥用量为多少?
2、一块标准的普通粘土砖,其尺寸为240×115×53mm,已知密度为2.7g/cm3,干燥时质量为2500g,吸水饱和时质量为2900g。
求:(1)材料的干表观密度。
(2)材料的孔隙率。
(3)材料的体积吸水率。
模拟试卷参考答案
一、填空题:
1、润湿边角
2、结晶 碳化 气硬性
3、C3A、C2S、C3S、C4AF
4、针入度 延度 软化点 粘 塑 温度敏感
5、流动性 粘聚性 保水性
6、镇静钢 沸腾钢 半镇静钢
二、判断题:
1、×
2、×
3、∨
4、×
5、×
6、×
7、×
8、×
三、名词解释
1、立方体抗压强度
用标准方法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,在标准养护条件下,养护28天龄期,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。
2、软化系数
吸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抗压强度的比值。
3、矿渣硅酸盐水泥
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,20%-70%粒化高炉矿渣,适量石膏组成。
4、碱骨料反应
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在有水的情况下发生反应,生成膨胀性产物或可吸水膨胀凝胶,使商品混凝土受到膨胀压力面开裂。
四、问答题
1、什么是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?引起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因素及危害有哪些?
体积安定性: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,体积变化的均匀性。 游离的氧化钙,游离的氧化镁,过量的石膏。
2、大体积商品混凝土构筑物为什么不宜选用硅酸盐水泥?
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,积聚在内部不易散发,内外有温度差,产生应力而使构件开裂。
3、商品混凝土和易性包含哪几方面内容?并说明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有哪些?
和易性:商品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(搅拌、运输、浇筑、捣实),并获得质量均匀、成型密实的商品混凝土的性能。
和易性包含三方面内容:流动性、粘聚性、保水性
影响和易性因素:1、水泥浆数量和水灰比;2、砂率;3组成材料:(水泥,骨料,外加剂);4、温度和时间
4、减水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?减水后的经济技术效果有哪些?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:吸附-分散作用;润滑作用;湿润作用。
经济技术效果:1、若不减少拌和用水量,能明显提高拌合物的流动性;2、当减水而不减少水泥用时,可提高商品混凝土强度;3、若减水时,同时适当减少水泥,则能节约水泥用量。
五、计算题
1、
解:(1) fcu,0=fcu,k+1.645σ fcu,0=40+1.645×6= 49.87Mpa W/C=Afce/fcu,0+ABfce
W/C=0.46×52.5×1.05/49.87+0.46×0.07×52.5×1.05=0.49 C0=W0/W/C=180/0.49=367kg
2、
解:1、ρ0=m/v=2500/240×115×53=1.7 g/cm3
2、P=1-ρ0/ρ=1-1.7/2.7=37%
3、Wv= Wmρ0=(2900-2500)/2500·1.7=27%